1990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,从11岁起向孙毓敏老师学习荀派艺术,1997年毕业。学习了荀派剧目《红娘》《红楼二尤》《金玉奴》;筱派剧目《乌龙院》,尚派剧目《破洪州》,梅派剧目《霸王别姬》,昆曲剧目《思凡》等,以荀派为主。1997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京剧院,后又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表演学院深造2001年至200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表演学院深造,师从孙毓敏,李金鸿,李喜鸿,胡芝凤,宋静媛等。2003年拜孙毓敏为师。2005年开始随“筱派”名家陈永玲先生学习《战宛城》《翠屏山》等剧目,艺术上又有新的提高。
拜著名荀派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为师;深得崔荣英,陈永玲,赵燕侠,吴素秋,黄少华,刘长瑜,沈健瑾等荀派,筱派,赵派名家真传。并向李喜鸿,于玉蘅,李金鸿,叶红珠,宋静媛,沈福存,蔡英莲,张洵澎,蔡瑶珗等名家学习各代表剧目。
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研究生班学员,首届流派传承班传承人荀派艺术研究会会,北京京剧院一团演员,国家一级演员,京剧荀派领军人物。
1994年在“希望之星”公开赛中获一等奖。1995年在蓝岛杯大赛中获二等奖。2005年CCTV第五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荣获花旦组第一名。2011年4月8日,获得第2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。2011年6月10号,获得第25届中国戏曲梅花奖。第五届cctv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花旦组金榜榜首第二届“华鼎奖”中国戏剧最佳表现女演员第五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金奖;并获“世界华人之星”称号。第2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第25届中国戏曲梅花奖,梅花奖的获得使常秋月成为新一代荀派花旦的领军人物。
寓敏集玲姿翩跹,燕鸣惊鸿荣梨园。心慧性灵生婉转,竹翠花芳增缠绵。艺兼三派凭勤勉,熠熠秋月耀菊坛。
常秋月舞台表演格调高雅清新,自然天成。人物刻画细腻,恰到好处,且富有深度。扮相甜美妩媚,清丽脱俗。嗓音嘹亮玉润。兼得荀,筱二派之风姿神韵,表演准确传神,动情入微。常能着眼于细微之处并自成一格,赋予人物新意和美感,使其扮演的人物焕发出异样的光彩,极具舞台感染力。继承传统“跷功”,并勇于创新将其运用于现代戏剧目中,从而创出跷功新步伐。将书法与绘画运用于舞台表演,为塑造人物服务。潜心研习筱派,赵派剧目。嗓音纯,甜,亮,念白清,脆,利。唱腔委婉柔情,缠绵悱恻,感人肺腑。做工细而不腻,俏而不俗。身段洒脱洗练,舞姿曼妙蹁跹。是继宋长荣,孙毓敏,刘长瑜之后荀门新一代领军人物。戏路宽,能戏颇多,青衣,花旦,刀马旦等各种角色,均能轻松驾驭,演来得心应手。善于将荀派的爽朗娇俏,筱派的风流妩媚,赵派的朴实无华等表演风格融会贯通,却不落斧凿痕迹;勇创新法,又不失传统神韵。对剧本,唱腔,表演,念白,服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创新,深得业内外人士赞扬。
常秋月剧照《红娘》《红楼二尤》《卖水》《勘玉钏》《金玉奴》《乌龙院》《翠屏山》《战宛城》《霍小玉》《荀灌娘》《杜十娘》《痴梦》《游龙戏凤》《陈三两》《一代贤后》《樊江关》《四郎探母》《红鬃烈马》《虹霓关》《下河南》《小上坟》《拾玉镯》《孙玉娇》《白蛇传》《小放牛》《打灶王》《秋江》《破洪州》《青城十九侠》《霸王别姬》《思凡》《游园惊梦》《扈家庄》等。